近几年,我院精神文明创建得到进一步推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创建内涵日渐丰富,成效逐步显现,校园文化朝气蓬勃,并涌现出一大批师生先进典型。
学院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紧密结合起来,思想道德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以育人为本的校风、以敬业为乐的教风、以成才为志的学风。其中,师德建设成为重要抓手。学院相继组织开展了“向贾凤姿、沈浩同志学习,争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并组织主题征文,大力营造了“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待生如子”的大学教师风尚,倡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良学风,进一步激励了广大教职员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奉献。
学院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其文化内涵。校园网络、社团、论坛、讲座、校报、广播站、黑板报、社会实践活动等成为重要载体,为精神文明创建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学院在创建工作中注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他们把握国家的发展大势、大局、大事,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引导大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位位青年教师深受感染,爱岗、敬业、奉献蔚然成风;一批批学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大学生群体效应日益显现。
学院针对自身特点,将文明创建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不断丰富创建的科技内涵,从而向更深层次拓展。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示范建设和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招生就业形势喜人,素质教育特色鲜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校园安全文明和谐,学院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人文教育,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的人才。
学院每年坚持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月”、“大学生科技活动月”和“大学生文化活动月”,以这三个主题活动月为载体,全面落实并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活动月内容丰富,参与面广,每年有2万余人次参加,涌现出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先进个人及文化、文艺、体育大赛先进个人2千多人次,教育效果明显。
师生们还主动走向社会,用各种方式传播知识与爱心。学院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意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把王稼祥纪念馆、神山烈士陵园、皖南事变旧址、武警市支队以及周边敬老院、福利院作为社会实践的基地。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了火龙岗石硊村、方村镇花园村、清水河镇等科技下乡基地。学院还把就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在奇瑞汽车公司、鑫龙电气、芜湖港、芜湖恒升机床、沃尔玛(芜湖)超市、日立空调厂、蒙牛(马鞍山)、浦东机场等一大批公司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了制度化、基地化、长期化,先后获得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安徽省青年志原服务先进集体”和团省委授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西南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广大学生积极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贡献力量,仅西南旱灾就捐款3.62万元。2009学院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1名学生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学院教职工、学生还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两年来,我院参加无偿献血学生达到6000多人次。
学院精心规划南北校区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经过精心美化的校园,已经成为学生求知的花园、生活的家园和成长的乐园。教室、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保洁人员坚持每天早晚清扫、中间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良行为,保证校园的整洁优美。南北校园实行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加强办公场所、职工楼院的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共建“安全、文明、卫生、有序”的学生公寓活动,使校园环境达到整洁、和谐、优美、舒适,美好的景致为校园增色不少。
目前,学院已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源、传播源、辐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