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学校召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结暨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动员会,全面总结参赛经验,部署新一年备赛工作。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朱志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创新创业指导学院及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参会。
会上,创新创业指导学院总结了2024年赛事成果与不足,全面梳理国赛、省赛获奖情况,分析参赛团队在项目培育、成果转化、路演呈现等环节的短板,并对2025年安徽省赛预通知进行专项解读,重点介绍赛事规则、奖励政策及“种子项目”培育计划,明确“提前布局、专家介入、精准打磨”的备赛路径,鼓励各学院联动遴选潜力项目,通过资源导入提升项目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戴晓东以获奖项目《齿运兴邦——端齿精密加工与寿命智能监测引领者》为例,分享了科研成果向竞赛项目转化的实践经验,强调通过“赛教融合”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双向赋能。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书记陶玲凤介绍了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创新模式,通过挖掘校友资源,成功动员毕业生参赛,为赛事注入新活力。此外,与会人员围绕备赛展开讨论,提出发动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建立“优秀项目案例库”、加强跨学院协作等建议,着力构建“师生共创、校企共育”的长效机制。
朱志国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大赛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全校要以“对标先进补短板,聚焦问题强根基”为行动纲领,加快双创实践基地升级,构建“赛训一体”育人生态;深化专创融合,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统筹校、院、企资源联动,提升协同效能。他号召全体师生以“早谋划、早行动、早突破”的奋进姿态,发扬“敢闯会创”精神,力争实现新突破。
下一步,学校将聚焦“种子项目”培育、导师团队建设等核心任务,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文/李博 图/翟伟 审/丁祖祥)